“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看到我校的张好富老师,总是不由自主想到刘禹锡的这两句诗文。
张好富是我们苑庄中心校一名老教师,38年教龄了。一身平淡儒雅的素装,三尺见方的讲台,一盒粉笔,一块黑板擦,是他所有的生活。尽管社会上物欲横流,分外迷人,他却钟情教坛,痴心不改,对这方净土一往情深,始终不渝。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万绿凋谢的严冬,他都乐此不疲。一如辛勤劳作的农夫,把满腔的激情酝酿成和风甘霖,催开簇簇桃红李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一叠叠课本,抹去他青春年华;黑板上规范苍劲的字迹,变成他额头的道道皱纹;作业上圈圈点点的评语,融进他汗水和心血;如沐春风的笑容,让学生领悟到师爱的伟大;慈祥而温存的目光,是一首连绵细长的诗篇;循循善诱的引导,使学生在困惑中醒悟。他用半世艰辛为“人民教师”四个大字镶嵌了熠熠光辉。
2001年,他任一至六年级音乐、体育课。为了让学生上好音乐课,他把学校的那架旧脚踏风琴修了又修。2005年暑假后开学,那架“风烛残年”的老琴实在奏不出和谐的旋律。当时,学校资金又比较紧张,没有琴,学生怎能上好音乐课?看着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小脸儿,他毅然拿出家里准备买化肥的1700元钱,自己购买一台“雅马哈”电子琴让学校无偿使用。秋后,看人家大车大车地运玉米,玉米棒子煞是喜人,瞧自家那鹅卵般的玉米穗儿,听着爱人的声声埋怨,他没有愧意,却欣慰地安慰爱人,“地种不好耽误一季,学生教不好就会耽误他们一生,一颗种子埋进地里,生根发芽,会结出颗颗硕果;一颗爱心洒向人间,真诚无私,会赢得颗颗童心。咱不赔——” 张老师就是这样奉献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在奉献中完善自己理想,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收获真诚和坦荡。
2010年,张老师接任三年级数学、英语两门课,工作上他更努力了。“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自己常说:“我的这班车快到站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这班学生高标准送入初中,给自己教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白天,他辅导学生;夜晚,批改作业、备教案。有时为了一句英语口语,他跟着录音机不厌其烦地念呀念…… 常年过度劳累,他积劳成疾。去年三月,他患脑梗塞住院。一周后,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请求医生,每天提前给自己扎上液体,输完液就让儿子骑摩托车载他返回学校。就这样,他每天往返四十公里于县脑血管医院和学校之间,坚持为学生上一下午课。两周后,病情稳定,他就要求出院,医生和家人拗不过他,只得多开了一些口服药回家治疗。当他出院回家路过学校门口时,无论家人怎样劝说,他还是毅然地跨入校门…… 学校考虑到张老师的身体,不让他担课,但他说什么也不行。最后,除五年级英语外,还接了全校音乐、一二年级体育多门课。2012年秋,为了防止病情复发,按医生要求仍需住院巩固治疗。张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趁星期天到医院开好药后,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让村卫生室医生给自己输液,常常输到深夜十一二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1-2012学年下学期全镇学业评估中,张好富老师所任的五年级英语获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
莫道桑榆晚,花开别样红。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甘做绿叶的使者。他用自己宽阔的胸怀,给孩子一个自由翱翔的天空;他用无私的奉献给孩子一个往来驰骋的海洋;他用不知疲倦的辛勤给孩子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他是一座爱心的丰碑,是一曲奉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