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以“双碳”为切入点,践行人民至上新理念。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碳中和、碳达峰工作为切入点,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海湾,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重视新污染物治理。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双碳”为着力点,开启治理水平新阶段。以碳中和、碳达峰工作为总抓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一,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第二,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第三,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第四,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以“双碳”为关键点,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但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棵棵树,一片片林,它们不仅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越来越好的生态,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更见证着中国绿色发展的铿锵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