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地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享受着无数炎黄世胄用生命作刃劈出的一方晴天朗月,静赏烂漫晨曦、花前月下,却偏有“爱国”二字时常闯入人生旅途,如梦般横亘了我的一生。
幼时记忆中的“爱国”是涟漪微动般的柔曲。彼时斗方大字不识得几个,更无品读的斐然才情,只依稀记得母亲依在床头,讲述王二小、雨来的事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在被窝中呓语,将这句话念了又念,于理解的边缘探了又探,恍然如梦。尚有余温的爱国书籍瑟缩在料峭的寒风中翻动,还透着厚厚的棉底香。
初中的时候,常爱潜心于墨香氤氲的古籍黄卷,心游万仞,畅游天地,一览海纳百川。书册隐去身边碎尘,如历史甬道的一把密钥,开启了无数爱国的名人事迹。陆游生命烛残,仍“位卑未敢忘忧国”。满目萧然的他在昏黄的灯光下刻下了那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屈原被放逐,孤愤中著成了《离骚》,救国的决心在胸中澎湃,却在秦兵攻破楚都之时,跌落谷底。时光荏苒,朱颜已改,鬓已微霜。联齐抗秦的主张不仅未被接纳,反而“忠而被谤”。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也终不能“变心而从俗”。不为瓦全,宁为玉碎。“我宁赴湘流,葬身鱼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语毕,汨罗江已泛起滔天巨浪,为当时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纷杂世间添上了纯白的一笔。
古往今来,德才兼备、以身许国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黄继光堵住枪眼凄厉狂暴的射击,为战友夺取冲锋的宝贵时间;董存瑞以肉身为支架,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们对国家跨越古今时空的爱,传唱于天地之间,流芳于千古之后,也深深打动了正处在可塑期的我,成为我砥砺前行最坚实的后盾。
白驹过隙,新冠病毒拢一方乱人心绪的弦,叫嚣着登上历史的舞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在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打了漂亮的一仗。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有勇敢、有担当,毫不畏惧地冲进围歼新冠肺炎的硝烟,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中华人民协同一致的爱国热情为病毒肆虐的世间送来曙光,书写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中国奇迹。
作为当今一名平凡的小辈,我正竭力追随先贤之足迹:登上文学之巅,于诗露满盈中绽放自己的文采熠熠;自愿申请成为了一名团员,坚决拥护共青团,遵守团的章程,履行团的义务。我愿为天地立心,民生立命,不负韶华,让自己的爱国之情响彻寰宇!